消息!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从游戏转向短视频 专家: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内容欠丰富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报告》指出,手机设备的普及让未成年人得以更早、更便捷地接触到互联网。除日常学习、社交外,未成年人进行的其他网络娱乐活动有可能导致沉迷娱乐、接触不良信息等负面事件,而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已成为所有网络娱乐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
上述文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时,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
新规发布后,各大企业积极探索并主动实施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如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或租借他人账号;建立家长监护平台、开通未保服务专线、推出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自助系统等。
伽马数据显示,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已经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在具体措施上,游戏防沉迷主要围绕实名认证展开,同时结合人脸识别、适龄提示、家长监管平台等多项举措,来帮助未成年人规避游戏沉迷现象。
在2021年游戏防沉迷新规(以下简称为“新规”)落实后的一年后,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都有极大幅度减少;近三成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减少;有超85%家长允许孩子在监护下适度游戏。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其中,超七成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更多的未成年人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中。
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从游戏转向短视频
《报告》提到,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从游戏向其他活动转移。根据用户调研,当前仍具备游戏习惯的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往往会将时间投入到短视频与网络视频。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未成年人主要的网络使用集中在娱乐、学习和社交三方面,排在前五位的网络使用分别是看视频(47.5%)、听音乐(40.1%)、写作业/查资料(36.4%)、聊天(31.3%)和打游戏(27.0%),且城乡差异并不显著。
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增长最为明显,短视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为避免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从源头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早在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就开始指导组织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
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各大视频平台陆续上线青少年模式,从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对应用进行严格限制。据悉,各大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限制了青少年使用直播、私信、打赏、充值等;在使用时段上,均禁止在22时至6时使用;在使用时长上,有的限制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有的是使用40分钟后,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
青少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未成年人对网络的沉迷,但想要绕过青少年模式的办法也不少。《法制日报》报道称,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需要家长主动开启,或主动在平台实名认证是未成年人,每次打开App才会进入该模式。假如在短视频平台只是观看视频、发布短视频、购物等,一般无须实名认证,除非是看直播、开直播、收益提现等功能才会强制实名认证。另外,在电商平台上也不乏教授如何解绑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网店。
多家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会针对年龄分段更新和丰富内容池,但也有家长和孩子认为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中的推荐内容“没意思”。
上述媒体报道称,有北京家住丰台的学生透露,自己也曾尝试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但“实在是没意思,感觉一下回到了小学时光”,其还坦言,“如果那些软件可以将年龄细分,每个年龄段都分别有适宜他们的观看内容,我并不反感青少年模式,反而很乐于观看更适合我的视频。”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软件青少年模式里的内容非常少,而且体验很不好,这使得青少年模式不具有吸引力。薛军建议,平台在开发青少年模式时,还需要更加用心一点,提供一些高质量、有吸引力,真正适宜于青少年去看、青少年也愿意看的内容。
“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多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对青少年有效的网络保护。”针对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网络保护的问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建议,需要社会多方努力。首先,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网络执法处罚的力度、强化管理、完善保护措施;其次,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学校需要积极做好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青少年教育;最后,在社会层面,应当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加强思想建设,避免青少年接触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
关键词: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