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报告:建议再次启动《消法》修订

3月8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建议,再次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资料图片)

《报告》认为,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建经历了由刑事规制到民事规制、由原则性规定到具体规则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虽然2022年我国显著提升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但《报告》强调,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问题仍需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为此,《报告》提出包括再次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及时出台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配套司法解释等在内的4点建议。

一是再次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距离上次修订至今已近10年,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兴起,作为规制个人信息集中收集与大数据产品集中应用的消费市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应当及时做出修订,以回应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

二是总结司法经验,针对责任界定、损害赔偿等争议问题及时出台配套司法解释,对法律的适用进行统一指导,推广公益诉讼保护方式,鼓励可以提起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诉讼的主体积极提起公益诉讼,从而在更大的规模上规范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提高司法保护水平。

三是加强行政治理,惩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要处理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提高执法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并通过构建绿色沟通渠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四是强化社会共治,积极发挥消协组织作用,持续加强消费教育,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督促行业企业自律自治,共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共治体系。

事实上,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同时也为自己的隐私安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风险。根据最新研究,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令人担忧。

另外,部分互联网公司也存在着隐私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未能有效保护用户个人数据。不少公司和组织储存了大量的用户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系统漏洞、黑客攻击或员工失误等原因被泄露,给用户个人隐私带来严重影响。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原本是隐私的个人信息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在一些社交软件群里,包括户籍、手机号、定位、查人查档、财产调查、开房记录、流水等在内的用户信息被公开售卖。

专家认为,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使用强密码、多重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方法加强账户的安全性。此外,还应该注意安全连接、定期检查账户安全、使用 VPN 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网信、公安、文旅、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开展“净网行动”“清朗行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App安全认证等行动与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作出了贡献。消费者协会通过调查监督、警示、约谈、揭露批评等方式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特别是2014年以来,江苏、广东、重庆等地消协组织针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积极打造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有效手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