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距离

摘要:2023年是全球旅游业加速复苏的一年,对中国旅游企业而言,郑钰建议,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业务对野生动物带来的重要影响,在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消费者宣传等方面把保护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积极纳入其中,支持野生动物友好的旅游方式,真正推动行业向更加文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猴子作为娱乐活动的道具与游客合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供图


(相关资料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文梅 北京报道

野生动物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动物福利概念的形成时间也以世纪为单位计算。但时至今日,“保护”远远不够,“福利”尚未落实,全球多家领先的旅游企业还未承担起相应责任。

日前,值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之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了《不容忽视的责任:旅游业野生动物保护的短板》报告(下称“报告”),基于2020年发布的大型旅游企业动物福利评估框架,展现三年后旅游业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表现及进展。

报告对全球领先的“龙头”旅游企业评估,发现近半数企业没有制定动物福利政策,多数企业仍在销售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的旅游活动。其中,有五家企业严重忽视动物福利,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包括两家总部设在中国的知名旅游企业。

基于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报告涉及企业,并对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经理郑钰进行了专访,就动物福利问题、人类利用动物的“边界”问题以及中国旅游企业该作何担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五家企业严重缺乏对动物福利的考量

报告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委托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基于企业规模、相关性和人气度,选择了全球规模最大的13家旅游平台和服务供应商作为调研对象,并从四个核心领域——承诺内容、目标和绩效、改变行业供给、改变消费者需求——以及涉及推销野生动物娱乐景点的情况,对企业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表现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发现五家企业严重缺乏对动物福利的考量,包括GetYourGuide、客路旅行(Klook)、Traveloka、TUI Musement等,这些企业仍在销售野生动物娱乐活动来营利,包括涉及海豚、大象、灵长类动物和大型猫科动物等物种的表演以及骑乘、触摸、合影等其他与野生动物零距离的互动。

“这意味着这些在全球旅游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并未承担起减少动物伤害的责任。且其中四家公司在其动物福利政策、目标和供应链方面的得分不到10%。这些市场领导者对动物福利的忽视给野生动物带了巨大的威胁。”郑钰坦言。

而在全球范围内,忽视野生动物福利绝不仅仅是这五家企业的个性化问题。

报告显示,九家企业仍在销售覆盖众多物种的野生动物娱乐活动,忽视了野生动物的福利。自2020年以来,只有少数接受评估的公司采纳了相关建议,通过停止销售伤害性的野生动物娱乐活动来保护野生动物,例如Airbnb(爱彼迎)、Booking.com(缤客)和The Travel Corporation已主动取消圈养野生动物娱乐活动。近一半企业未将动物福利纳入其政策、目标或供应链之中。

一些企业虽然采取了积极举措,但局限于停售单一物种的野生动物娱乐活动或门票,造成野生动物保护范畴的进程严重滞后。如猫途鹰(Viator)已经停止销售圈养野生动物娱乐活动的门票,但其网站上的图片和评论仍涉及推广伤害野生动物的旅游活动,在针对公开的动物福利承诺的独立评估中,该公司的得分都介于44%—75%之间。“这表明,即使是在这方面可圈可点的公司,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郑钰说。

此外,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在提高消费者对动物福利的认知,以及避免野生动物伤害方面仍做的不够。

事实上,游客对此类活动也并不买账。2022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开展的全球游客调研显示,高达84%的游客认为旅行社不应推销会给野生动物造成痛苦的活动。

由此,“负责任的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为野生动物、游客和企业带来‘三赢’的局面。以动物伤害为代价的野生动物旅游终将被淘汰。作为行业领先的企业,采纳动物福利,推动行业转型,将为企业赢得声誉和经济的双重回报。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能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不购买、不参与野生动物娱乐活动,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改变这些动物的命运。”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全球负责人Morvah George女士表示。

中国旅游企业与动物福利的距离

面对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中国旅游企业做得如何?

大自然中的海豚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供图

“中国的旅游企业已经不缺乏对于野生动物保护这一问题的普遍认识了。”郑钰说。

自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全球旅游业内发起“野生动物友好型旅游”倡议以来,已有29家中国旅游企业签署“大象友好型旅游承诺”,18家签署“野生动物友好型旅游承诺”,公开宣布停售大象娱乐产品或是野生动物娱乐产品,转而提供更加友好的野生动物旅游选项。也有一些企业在产品设计、供应商审核和游客教育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郑钰介绍,动物福利已经写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HA)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国作为128个成员国之一,官方认可和支持WOHA制定的各项动物福利标准,并在2007年以后与WOHA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同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6个分目标涉及动物福利的内容;很多双边、多边贸易条款中有动物福利方面的要求。且动物福利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向善的思想高度一致。

但是,面对庞大的游客市场,如何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对企业而言仍然具有挑战性。

记者了解到,在“五家企业严重缺乏对动物福利的考量”中,包括了两个总部设在国内的知名旅游企业。

以其中一家为例,郑钰介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其官网(国际版)在售卖大象骑乘、抱老虎幼崽合影等野生动物表演以及零距离亲密互动的活动,均属于忽视动物福利且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的产品。”而该企业去年还发布了可持续旅行的相关报告,并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理念表示认可。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就动物福利认同、是否下架此类产品等问题与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通话,其表示因涉及海外业务,企业对上述情况正在调查中,暂不予回应。截至发稿,其官网(国际版)仍在售卖相关产品。

2023年是全球旅游业加速复苏的一年,对中国旅游企业而言,郑钰建议,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业务对野生动物带来的重要影响,在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消费者宣传等方面把保护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积极纳入其中,支持野生动物友好的旅游方式,真正推动行业向更加文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符合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长远来讲,对企业的品牌和可持续盈利都是有利的。”

利用动物的“边界”

回归动物福利本身,旅游企业对动物福利、对保护野生动物应负多少责任?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动物福利,是由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农业科学家,同时也是动物福利专家考林·斯伯丁在《动物福利》一书中概括的“五大自由”原则,即让动物无饥渴之忧(生理福利)、让动物有适当居所(环境福利)、减少动物的病痛伤害(卫生福利)、使动物能表达自然行为(行为福利)和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精神痛苦(心理福利)。

需指出,动物福利不是动物权利。考林·斯伯丁主张人类可以利用动物,但必须对动物施以人道主义关怀。同时,“动物福利与人的福利不一样,并不是给动物多高的待遇,而是满足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旅游娱乐活动中的圈养野生动物,除了人工圈养环境难以满足野生动物对食物、行为以及栖息环境的特殊需求以外,野生动物要经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才能从事表演以及与人亲密互动,因此动物福利问题更加突出,对动物的利用也超出“边界”。

因此,报告建议企业制定一项公开的动物福利政策,并在政策中明确禁止野生动物表演,禁止游客与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企业可以将动物福利政策纳入单一政策文件,这也有利于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

不过,若要追究旅游企业销售给野生动物带来伤害的娱乐活动,是否应该责任前移,看到圈养野生动物场所,如野生动物园的责任?

首先从旅游企业自身来看,其是野生动物娱乐场所销售、推广和预订的重要来源,并且在野生动物娱乐行业的延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到跨国旅游的产业链中。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2019年的调查,四分之一的游客参观海豚娱乐景点是因为“这是他们旅游套餐的一部分”,或是因“受到服务他们的旅游公司的建议”。除此之外,知名的旅游品牌还会帮助野生动物娱乐场所维持其公众接受度,让人们倾向于相信参与这类活动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再前置看到圈养野生动物的场所,郑钰表示:“我们认为这些场所应受到更严格的约束和监管,动物园也应当将动物福利置于首位,真正致力于现代动物园发展的目标,即研究、保护和教育。”

同时,商业化的野生动物娱乐需求是刺激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重要推手之一。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伙伴关系”,也是鼓励私营部门(商业以及投资)放弃过去不可持续的利用自然的方式,成为保护行动的重要参与伙伴。

“总体而言,消费行为向更负责任的方向转型,过程通常是漫长和复杂的,但消费链条上的每一方,都不应忽视自身这一环节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不论是旅游企业还是圈养野生动物的场所,只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才能推动整个行业更可持续、文明的方向发展。”郑钰说。

尤其在转变公众观念的过程中,旅游企业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如鼓励游客前往栖息地体验“野生动物友好型”旅游,以不为动物带来干扰的方式体验动物的自然魅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