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简讯:骗子“围攻”老年人
文/蒋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靖程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让银发一族容易上当受骗的现状浮出水面。
骗子用苦情戏抓住老年人的眼球,利用其“心软”“贪便宜”的各类心理,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殊不知,一幕幕锄强扶弱的戏码背后,其实是专门的团队在组织,他们雇人写剧本、演戏配合,最终目的是为了卖货,掏空老年人的钱包。
除了苦情戏,免费评书机暗藏天价药、0元理财、帮忙保胎,各种套路层出不穷,老年人俨然成为骗子们“围攻”的对象,骗子们赚得盆满钵满,只留下家里堆满“三无”产品的老人们维权无门。
购物、理财、帮保胎,老年人上当防不胜防
年近60岁的程婆婆有一阵痴迷于直播间内的调解纠纷故事,她甚至想掏钱购买直播间里的东西,但被儿媳制止了。
在儿媳眼里是“套路”,目的是为了卖东西赚钱的直播间,在程婆婆眼里完全是另一副模样,程婆婆认为主播们“热心,有能力,能帮弱势群体解决问题。”
程婆婆告诉财经网科技,自己关注的都是帮人处理家务事的情感主播,每一段时间解决不同人的情感问题,像连续剧似的引人入迷。
一般的情节是男主出轨,女主去找情感主播调解。在情感主播的调查之下,发现出轨方和小三名下拥有公司,于是主播出于“正义”为女主撑腰,帮忙低价卖掉出轨方公司的商品,筹钱给女主赔偿。“之前看过一个是男的出轨了,不管生病的小孩儿,主播就上门干架,然后卖男的公司的玉,筹钱给小孩治病。”
当问及程婆婆是否怀疑过这些情节是假的的时候,程婆婆说:“怎么能是假的呢,我看他们干架是真打啊,说今晚卖10万,钱全部打给医院那个大夫谁谁谁。有的还往小三家里装窃听器,老逼真了。”
韩先生的父亲则没有程婆婆这么幸运,他抱着对“财富自由”的憧憬,掉进了0元理财的陷阱,损失了钱财。
韩先生的父亲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了0元14天的理财课程,抱着“免费”体验的心态,按照班班要求加入了理财群,并在班班的“鼓吹”之下,冲动的缴纳了两个订单6000多元的费用。直到亲身体验之后,老韩才知道该机构教师无资格证,课程实际价值也与宣传不符,但老韩这个时候再要求退款已为时晚矣。
相比韩先生的父亲,家住杭州的小君则更为闹心。小君称,婆婆在短视频平台上添加了好友,对方对其关怀备至,成功骗取了婆婆的信任,将手上的钱分多笔打给他。后来转的钱少了,对方声称自己女儿从德国回来,感染了新冠在隔离,遇到疫情没法兑换外币,怀孕几个月了见红保胎拿不出钱,请求婆婆帮忙。
小君称,婆婆转了几千给所谓的孕妇,“孕妇”再三夸婆婆是好心人,承诺一定会还钱。后来,婆婆多次催账要不回来有点慌张,但对方报了个医院的具体地址,婆婆便相信了。
“人家说保胎钱不够,她想着再转钱给这个女的,这个女的被感动了一定会还钱。”小君说起这件事来有点生气,她说起先这件事大家都不知道,后来被丈夫妹妹发现之后,丈夫抢过母亲手机查看聊天记录还报警了,但婆婆抢回手机跑到房间反锁上门,还把所有聊天记录删除了,并坚信对方会还钱。
可见,骗子套路深,老年人上个网、聊个天,无意中就被广告、骗子各种状况所蒙蔽,上当情况千变万化,防不胜防。
有剧本、套路深,老年人维权难之又难
平台上,上演苦情戏的账号数不胜数,出演的故事包括寻亲、平事、追踪受害者等,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都是父母爱看的题材,一旦老年人关注一两个,算法会将此类直播间源源不断地推给他们。
在这些直播间里,主播们涕泗横流,剧情高潮迭起,但最终指向同一个目标:卖货。通常卖的商品包括保健品、珠宝、玉石、字画等,这些产品市场价高低不一,中间的利润空间颇具想象力,却难以对标,很难维权。
央视315晚会指出,在“小张说事”的直播间,主播小张就从演戏转到了卖肺部特效药,但实际上央视记者查看发现,所谓的“特效药”其实是一款压缩糖果,是普通的食品。
后来,央视记者找到了商品背后利哥供应链的负责人尹经理,对方称,利哥供应链主要为主播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主播小张和其师傅辉哥都经常在这里直播。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导写剧本,很多打着调解矛盾、纠纷旗号的直播,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主播获利非常大。
利哥供应链的王经理提到:“这个东西到我这拿的话是1.2元,这个(产)品卖了大约一两千万盒了。我们是卖99元10盒,给主播佣金开80元,就是说99元里主播要挣80元。”
财经网科技在部分招聘平台上发现有与直播、短视频相关的编剧岗位招聘,例如在一则[短视频初级文案策划专员]招募中,要求为:擅长临摹与比稿,懂得运用消费者心理构建故事剧情。
此外,在二手平台上,也有短视频剧本在售卖,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类目包括闺蜜姐妹、毒鸡汤类、搞笑情侣等。
除了难以分辨剧情真伪,对产品好坏无法辨别、对手机操作不懂,在受骗后难以维权也是这届老年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立青家的老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立青称,自己的父亲就爱在各种直播间瞎买,买了不好的东西还不会退。“之前说没付钱就买了,其实是免密支付,同样的东西会买两份,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下单的。”
立青表示,老人对三无产品没有鉴别能力,看见主播说好,价格又便宜就买回来了。“买的东西好的占大部分,坏的占一少部分,前几天买了十几斤橘子,1/3是烂的,1/3是脱水比较严重的,但是他也不会拍照上传进行退货的流程,买的东西也不算贵,所以也就凑合吃了。”
程婆婆家也是三天两头一个快递包裹,收到的东西质量好坏全凭运气。程婆婆说,如果家里有年轻人在,就麻烦年轻人帮忙退掉,如果年轻人不在,就不折腾了。
由于数目涉及较大,韩先生父亲并没有放弃对理财课程的维权。期间,他们在各种平台进行投诉,还曾尝试走司法途径,与对方拉扯将近一年的时间,6000多元终于给退还了一半多一点。“就是一直和他们磨。”
小君家则更为无奈。小君说,警察后来找到了所谓的父亲,对方就是个小青年,还是个无业游民。“五六万拿回来五百,对方说会还就不再吭声了。警察说钱会帮忙追回,人家没说不还,但这个人根本没工作,看起来是遥遥无期。”
老年人该如何维权?
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弹窗广告和推送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诱导老年人付款的情况层出不穷。据中消协调查显示,54.8%受访老年人表示广告过多,40.4%受访者觉得弹窗不易关闭。
据中信银行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受骗老年金融消费者中电话诈骗比例57.1% 。值得关注的是,仅半数受访者在遭受诈骗后采取了维权行动。
面对老年人容易被骗的现状,互联网博主王落北认为,目前很多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一些套路和基本知识是匮乏的,所以在一些利益诱导面前容易上当受骗。
北京权佑律师事务所律师林丽鸿提到,2022年 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该意见针对老年消费者作出了特别规定。一些直播平台或网红博主销售产品存在欺诈的,消费者有权主张撤销合同,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同时她补充到,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营销,作为销售主体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制约,它不得侵犯老年群体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得夸大宣传,虚构产品实际功能。
“对于新业态的直播平台、主播营销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也制定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林丽鸿表示,“网络主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法规,还应当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如果发布的信息不合规,根据内容的性质,一种是违法信息,那么需要承担传播违法信息的法律后果,另一种是不良信息,其破坏了社会网络环境,需要承担相应的扰乱网络秩序的法律责任。”
对于如何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林丽鸿给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日常多跟老人分享受骗案例,进行普法宣传,做好事前防范;二是为了方便事后维权,日常需要保留好上当受骗的证据材料。
北京费岚清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振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其实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是反复被骗,亲友就算察觉也常常很难说动和阻止这些老年人被骗,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比如制度设计上要鼓励人去自力救济,让维权人没有后顾之忧。
“抓到之后把店关掉,后果是很严重,但是实际被抓到的概率太小。”王振坤认为,仍然会有一些人会因为高额的利润铤而走险,并且很多老年人怎么拦也拦不住,所以还是要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和支持积极维权,包括当消费者在维权民事诉讼中胜诉时,判令被告全额承担包括原告律师费在内的全部维权成本,或者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检察院在提起消费公益诉讼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大违法成本和侵权人被切实追究责任的概率,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网。
“真正做到违法必究,不给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侥幸脱责的空间,我觉得就会好很多。”王振坤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