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报:退市警报再起 蓝光发展触及退市“红线”

距离新力控股集团退市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有一家房企触及退市“红线”。

5月9日,蓝光发展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告知书》称,截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相关规定,这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对蓝光发展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如果最终退市,蓝光发展将成为今年首个从A股退市的房企。


(资料图片)

或遭强制退市

自5 月10日开市起,蓝光发展开始停牌。

上交所称,将在蓝光发展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进行审议,并根据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决定。

“当前来看,蓝光发展被强制退市的可能性较高。”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分析,企业触发了两条退市“红线”。股价问题之外,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即符合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据蓝光发展披露的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企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8.7亿元。

与此前退市的新力控股集团类似,蓝光发展也曾是千亿房企的一员。公告显示,2019年,蓝光发展首次冲过千亿门槛,实现销售金额1015.37亿元。次年,其销售金额上涨约2%至1035亿元。

据克而瑞榜单数据显示,蓝光发展于2019年、2020年分列行业第32位、38位,为其巅峰时刻。

激进的加杠杆方式助力蓝光发展冲上巅峰,但随着房地产去杠杆政策深化,也致使其成为最早受到影响的房企之一。2021年7月8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涉及本息金额为24.84亿元,正式宣告债务违约。20天后,这一违约数字滚动增至60.34亿元。

企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4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过往近两年时间,蓝光发展也曾积极自救,包括出售物业公司、出售项目、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23日,蓝光发展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目前尚未与债权人签订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重组协议。

数家岌岌可危

与蓝光发展一样岌岌可危的房企不在少数。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A股已有12只地产股“带帽”,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分别为*ST中天、*ST嘉凯、*ST泛海、*ST宋都、*ST新联、ST美置、ST泰禾、ST粤泰、ST阳光城、ST世茂、ST新城、ST数源。

截至5月11日收盘,*ST中天、*ST嘉凯、ST美置、ST泰禾四只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股。其中,*ST中天收盘价连续十五个交易日低于1元、*ST嘉凯收盘价连续六个交易日低于1元、ST美置连续八个交易日低于1元。

在港股,亦有数家房企面临退市危机。根据香港联交所相关规定,若上市公司持续停牌18个月便有权将股份除牌。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将有9家房企迎来18个月届满期,进入停牌届满高峰期。其中,中国恒大的退市预警时间最早,为9月20日。

此外,南海控股、中国奥园、阳光100、天山发展控股、世茂集团、融创中国、花样年控股、当代置业8家房企的退市预警时间均为9月30日。

综合而言,目前阻碍房企摘帽或者复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基本集中于盈利困难、债务压顶、股价低迷等难题。陈霄坦言,这些房企都处于高风险的边缘,与跌出上市席位只有一步之遥,若是无力在规定期限内扭转局面,将难以维持其上市公司地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告诉财经网,在A股、H港两类面临退市危机的房企中,面值退市(注:在A股,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而退市)的公司没有退市整理期,风暴来得更直接,这类公司想要自救,只能在重组完成和恢复经营之后,走重新上市途径。“当然,不重新上市也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但恢复经营的前提是需要进行公司重整。”

能否“上岸”存疑

对于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而言,保住上市地位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时间。

只是,当前市场仍面临着沉重压力。在前3月的小阳春之后,房地产市场于4月再次归于平淡。中指院数据显示,4月重点100城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超两成,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下降17.4%。

在柏文喜看来,就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市场短时期内很难恢复,出现危机而退市的房企“上岸”重新上市的可能性很小,通过企业重整恢复经营的可能性较大。

陈霄坦言,想要资本市场信心在一朝一夕内修复是不切实际的。但若想要“摘帽”或者复牌,首先房企必须要优化战略部署,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加速销售回款,控制减少支出,同时,抓住股权融资等资本运作机会。

不少房企也在为此努力。例如,泛海控股、美好置业通过增持计划力图稳定股价,世茂股份也提出加强内控等。

值得庆幸的是,在市场政策加持以及房企奔波化债的努力之下,已经有企业赢得了市场的些许信心。5月9日,世茂股份发布前4月业绩显示,1-4月,企业实现销售签约金额约34亿元,同比上升23%。

此外,在市场销售尚未完全修复之时,融资趋势渐好。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年内共有83家上市房企通过发行债券合计募集资金达888.2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688.66亿元。

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去年“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资以来,商业银行与房企签约支持授信超过6万亿元,多家房企申请注册发债超过1400亿元,37家A股和港股上市房企提出股权融资。

这也意味着,未来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能够为房企复苏留出重要的“窗口期”。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编辑:王亚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