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丁香医生被诉,违规首诊何时休?

网上问诊、买药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合规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点。


【资料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学生诉"丁香医生"违规首诊案,以实现学生们诉求的和解方式结案。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表示,此案的宣判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避免类似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提醒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该更加注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大学生起诉丁香医生违规首诊

事情的起因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小孙因为皮肤干燥不适、起疹子,于是她在“丁香医生”平台线上问诊。小孙向医生提供了多张清晰的照片,并附上“身上各处发痒,不分时段,有时候晚上特别痒,甚至会睡不着觉,挠了就会起疹子”的字样。依据图文信息,“丁香医生”坐诊医生给出了“过敏性皮炎”的诊断,随后银川丁香互联网医院出具了包含依巴斯汀片、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的处方。

小孙根据医嘱用药后不见好转,反而症状更加严重。随后她去线下医院就诊,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为“慢性寻麻疹”,面对不同的诊断结果,去年4月底,小孙将“丁香医生”告上法庭,并提出四项请求:

判令被告退还问诊费用及药物价款174元,被告向原告出具致歉函,被告停止违规治疗,改进线上服务。

同年7月5日,“丁香医生”联系了小孙,口头致歉并退还了小孙的诊疗费用。即便双方最终没有对簿公堂,但小孙的大部分诉求都已达成,因此小孙与“丁香医生”达成了和解协议。

随后,银川市卫健委责令“丁香医生”重新设置患者登录页面,在醒目位置提示患者上传线下就诊凭证。此外,还要求“丁香医生”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银川市互联网诊疗管理相关标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去年8月16日,“丁香医生”修改部分用户协议,增加了相关条款,说明了在线问诊咨询服务“仅针对曾在实体医疗机构诊疗过的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患者”,以提示用户注意。

互联网医疗平台仍存首诊问题

互联网医疗平台和线下医院设立的互联网医院,到底能不能提供首诊服务?财经网科技在丁香医生上进行了问诊,在问诊页面下面出现上传患者病情相关资料的提示,但财经网科技发现不上传资料和照片依然可以进入到问诊页面。

问诊时告诉大夫自己并未去线下医院首诊。问诊大夫则根据描述的症状,询问有没有患病照片。在得知没有照片后,问诊大夫根据描述症状开出了电子处方。在整个问诊过程中,财经网科技并没有上传病历等资料。在问诊页面,平台只是在下方不起眼的地方,用灰色小字体标注:"我承诺已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过,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字样,并且没有勾选选项,只要提交就代表默认。

丁香医生问诊页面

同样财经网科技在叮当快药和京东健康上分别问诊,在叮当快药问诊过程中,对方称只要确定用药人信息后就可以开处方购买药品,即使没有复诊凭证也是可以的。在京东健康上的问诊大夫也是简单的询问了一下症状,便开出了处方购药,整个过程中也不需要上传复诊的相关证明和资料。

叮当快药问诊页面

京东健康问诊页面

李旻表示,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有着明文规定,互联网医疗平台和线下医院设立的互联网医院都不能提供首诊服务。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16条: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同样受此限制。

违规首诊有风险,行业还需加强监管

互联网医疗平台首诊对于患者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宝鸡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蔺扬表示,这种网络首诊大部分不能落实医生诊疗最基本的首诊负责制。也就是说网络首诊大部分出了事情后找不到第一责任人,平台和网络医生都不会负责,大部分是有实际接诊的医生承担了首诊责任,实际接诊的医生有可能承担网络首诊医生引发的延误病情,误导患者等可能。此外,网络首诊很难全面了解病人病情,比如有些存在传染病的病人会隐瞒病史,有些心理疾病患者仅通过网络问诊很难察觉。网络首诊可能会影响医生的人文关怀,比如有的癌症患者诊断的第一时间一般是先告知他的亲人,而网络首诊很可能第一时间被患者知道,击垮患者的信心。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严同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不能够整条线解决患者的问题。第一,互联网医疗平台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真正问题,问诊+开药模式不是真正的医疗模式,真正的医疗模式是患者有什么问题医生可以做相应的检查,确认患者病情再去治疗。问诊+开药的模式实际上是猜患者的病情,这个过程中有可能猜对,也有可能猜错。第二,公立医院并不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去盈利,第三方平台需要盈利,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对患者有误导。第三,互联网医疗平台无法保证医生的水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在问诊时不太靠谱。国家规定患者首次就诊必须在线下,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为了自己的流量,就不可能坚持首诊的规定。

普通消费者分不清互联网健康咨询和互联网诊疗的区别,对于以咨询之名行诊疗之实的越界行为难以识别。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选择互联网医疗平台时如何规避风险?李旻建议普通民众在选择互联网医疗平台时,首先要确定平台是否具有合法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医疗服务。其次,要仔细阅读平台的服务条款,避免误解健康咨询与诊疗活动的区别。最好还要选择有口碑的平台,避免受到不良平台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光明网》报道,截至去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人。互联网医疗需求激增,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已业务范畴涉及内容科普、预约挂号、在线诊疗、医药电商、医疗保险等。虽然发展势头较猛,但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违规首诊便是其中一种问题,李旻律师建议,要解决违规首诊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互联网医院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三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意识;四是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健康素养,让他们明确诊疗和咨询的区别,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