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数”成金 数据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正迎来快速发展。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且正处于指数级增长的状态,有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或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数据生产国。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四届高交会上,数据成为热门话题,各路大咖围绕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企业数据治理策略等核心话题,展开讨论,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数据经济贡献智慧。

深圳致力于打造


(相关资料图)

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深圳在数字经济领域是国内排头兵,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9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了30.5%,其产业规模和占GDP比重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占首位。全国各地都在争抢数据发展风口,深圳也不例外。

11月15日,深圳数据交易所在高交会上正式揭牌,并在随后推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还发布了数据交易开发者培养计划。目前深数所已经累计交易11亿元,场内交易415笔,成功完成全国首单场内数据跨境交易,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4笔。

“深圳以外的市场主体占70%以上,数据应用场景覆盖了全国26个省区市。”深数所董事长李红光向记者介绍,目前深数所已经汇聚了将近500家企业,深圳本地企业不足三成,大量的企业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据深数所总经理宋家骅介绍,深圳数据交易所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目标,从合规保障、供需衔接、流通支撑、生态发展四方面,打造覆盖数据交易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构建数据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国性交易平台,探索适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路径和交易样板,将深圳建设成全国数据资源汇集地、数据产品开发高地、全国领先的数据交易流通枢纽。

近年来,各地数据交易所和交易平台纷纷落地,由地方政府深度参与数据交易所就达到40家,每家交易所的经营模式不尽相同,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市场也被提上日程,而深数所被视为建设高质量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一块重要版图。

在李红光看来,目前还属于数据要素市场探索的初级阶段,各地的差异发展是有好处的,经过不断的发展、比较,可以探索出哪种模式最优。不光是交易所,各个参与主体都需要来参与,现在参与的主体还是太少了。“统一大市场应该是市场形成的,而不是制定形成的,未来市场会慢慢会形成一个公认的最优方案。”他表示。

数据产业迎发展黄金期

众所周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迎来需求爆发的机遇期和发展的黄金期,但与之相对的是,供应并不匹配。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2021年数据产量达到6.6ZB(十万亿亿字节),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这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先决性基础。但数据交易要交易的不是原始数据,而是数据产品和数据资产。据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交易额仅为73亿美元,与数据产量的比例仅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1/15左右,这当中反映了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存在优质数据资源匮乏、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数据交易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石头如何变为黄金?如何把数据资源产品化,进入流通市场?

近日在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数据要素流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王蕴辉建议从三个方面破题:一是提升数据要素创新能力,加强跨政企、跨行业、跨平台的资源整合,特别是数据交易所、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形成数据交易服务合力,探索市场主体共赢长效机制。

二是夯实基础,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水平。建设数据治理服务公共平台,提供数据治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力培育数据治理服务供应商,从供给侧补强数据治理服务输出,助力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推出一批优质工业软件,加快数字化转型脚步,探索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接口规范和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数据空间。

三是攻克难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强区块链、隐私计算、密码学等科学技术研发,建立数据确权、数据质量评估、数据价值评估、数据收益分享等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构建区域性的数据资源普查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标准体系,助推数据生产商、数据经纪人等规范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部主任杨晓明认为,要尽快完善数据要素化实现机制,加快释放数据价值。推进数据确权制度、定价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开展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建设动态的适配数据变化规律的价值评估体系,完善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商管理、数据交易过程监管等制度体系。

关键词: